■ 郝凱 路陽
冠縣武訓中學是一所擁有百年文化底蘊的名校,其前身為平民教育家武訓先生于1888年創建的“崇賢義塾”。歷經百年傳承與多次變遷,學校于1997年定名為冠縣武訓高級中學,并于2022年增設初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當前,這所百年老校正煥發新生:教學樓走廊里的“知識市集”熙攘如潮,清心湖畔學子們揮灑汗水、拼搏向上,星級食堂的明廚亮灶映射著家長的笑臉……冠縣武訓中學以“課堂革命”破局、以“五育融合”筑基、以“健康工程”護航,在魯西大地書寫著新時代的育人答卷。
教改革命——
從深度教學到高效課堂
4月11日,下午放學的鈴聲響起,高二化學教師鮑東民迅速將凳子搬到走廊,“擺攤”解疑答惑。不到兩分鐘,幾名學生已圍攏過來,草稿紙上的思維導圖整齊鋪開。“化學可不是冰冷冷的方程式,而是探索物質世界的美妙旅程。”用紅筆圈出關鍵步驟,這是鮑東民今天“擺攤”接待的第3名學生。
“‘擺攤解疑’只是我們教改實踐的冰山一角。通過分析全國的課改形勢,我們創造性地推出‘2351’深度教學革命。”該校黨委書記楊新剛表示,其中“2”是指吃透教材、吃透學情,“3”是指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5”是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解疑、點評升華、檢測訓練5個環節,“1”是指真抓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為全面推行這一模式,武訓中學開展了各種教研活動,如“青藍工程”“同課異構”“每日一研”等,優化教學內容,規范教學環節,并推行個性化教學策略,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改革的深入使該校成為2024年省級高中數學專家團隊現場跟進指導活動的舉辦地,來自全省的500余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在此學習、交流。
改革成效同樣鐫刻在數據中:2025年高中生創新能力大賽全國初賽中,117人獲獎,15人晉級全國復賽;千余名優秀畢業生先后考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聚焦新高考背景下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我們塑造能解決問題的未來人才。”楊新剛說。
五育融合——
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
“‘五育融合’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是對‘五育并舉’的深化與拓展。”楊新剛介紹,武訓中學以德育鑄魂、智育啟思、體育強身、美育潤心、勞育礪志為核心,通過多元化課程與實踐活動,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培養具有健全人格與綜合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武訓中學將德育融入日常教育與特色活動中,筑牢學生精神根基。2月8日,北京大學“幸福支教”團隊來到武訓中學,以自身經歷傳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3月10日至14日,初中部八年級學生在冠縣科創中心參加了綜合實踐活動,其中“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化身“小法官”,在實踐中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治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此外,參觀武訓紀念館等常態化活動,讓學子們傳承“行乞興學”的精神,厚植家國情懷與奉獻意識,踐行“五心”幸福教育中“利他奉獻”的核心價值觀。
科創中心是武訓中學智育創新的前沿陣地,通過3D打印、無人機編程、機器人設計等課程,激發學生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科普課堂、智能家居體驗等項目,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形成“課堂+實踐+競賽”的立體化智育模式,培養適應科技時代的創新型人才。
武訓中學還非常重視體育對身心發展的雙重賦能。戶外拓展活動通過團隊協作、體能挑戰等環節,磨煉學生意志力與抗壓能力;無人機操控、航模制作等科技體育項目,則融合動手能力與策略思維,讓學生在運動中感受科技魅力,實現“體力”與“腦力”的協同發展。
傳統文化與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載體。武訓中學“電烙畫”“剪紙”“京劇臉譜”等課程,讓學生親手體驗非遺技藝,感悟中華美學的深邃內涵;科創中心的數字創意設計則融合現代科技與藝術表達,鼓勵學生用編程、建模等工具創作兼具實用性與美感的作品,實現傳統與現代美育的有機融合。
武訓中學還將勞動教育融入生活科技實踐。“烘焙”“航模制作”等課程,讓學生從勞動中收獲成就感。農耕文化館參觀、救生繩結學習等活動強化了學生動手能力與社會生存技能,踐行“勞動創造幸福”的理念。
健康工程——
家長參與的“星級食堂”
武訓中學優先聘任學生家長進入學校餐廳工作,從食材驗收到餐具消毒,從配餐窗口到日常管理,家長的身影出現在每個環節,家長和學生對學校食品安全更加安心。
這份安心同樣凝結在每日搭配合理、營養均衡的菜單里:紅燒肉配清炒時蔬,瓦塊魚搭蒜蓉菜心……每周食堂還供應牛奶、水果、烤腸等。無論是蛋白質、維生素還是礦物質,力求均衡,讓每一餐都成為滋養學子身心的能量源泉。
“餐廳工作人員共60名,目前學生家長占13名。我們還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聽取家長對食堂的建議,提高家長參與感。”楊新剛介紹。武訓中學校餐廳先后被評為聊城市營養餐廳、山東省學校星級食堂等榮譽稱號。
健康工程不止于舌尖。武訓中學新建的學生公寓配備地暖與浴室,翻修后的清心湖新增了釋壓裝置,可以幫助學子排解壓力。武訓中學優秀畢業生劉欣蕊,去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她說:“感謝母校為我們撐起一片晴空,至今仍懷念那段備戰高考的日子,釋壓裝置讓我們釋放了一天的壓力,同時也喊出了青春的活力。”
夕陽掠過清心湖面,走廊里的答疑聲、操場里的歡笑聲、食堂窗口的叮當聲,交織成這所百年老校的育人交響。從1888年武訓創辦崇賢義塾至今,變的是校園環境持續改善、教育方式不斷創新,不變的是“心同日月,行比江河”的精神傳承。在這里,教育讓每個生命找到了破土而出的力量。
2025-04-15 10:27:42
2025-04-15 10:26:33
2025-04-15 10:25:1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