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日本一本2017国产,免费观看一片a一级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數字報

您的位置:首頁>縣域 > 縣市區 >

茌平之暖——“行走茌平看變化”之二

來源:聊城日報  2023-10-27 14:24:25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王軍豪

  本報通訊員 鄭兆雷 常帥

  天氣漸涼,行走茌平大地,卻感覺暖意融融。

  新劃的車位、新設的充電樁整齊劃一,瀝青路面烏黑發亮,綠化帶內生機盎然,老舊小區煥然一新;棗鄉街、中心街、北外環等十多條道路的改造提升工程相繼完成,市民出行更加暢通;更換了頂棚、硬化了路面,為商戶嚴格劃定了營業區域,農貿市場大“變臉”……

  近兩年來,茌平區聚焦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用心用情滿足人民群眾期盼。隨著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實施,民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逆生長”的老舊小區

  10月21日,走進建委花園小區,眼前的情景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個雜亂無章的老舊小區。

  大門寬敞明亮,小區中心廣場上幾位居民正散步聊天,居民樓前停車位和充電樁一應俱全,路面一塵不染。

  “以前小區道路坑洼不平,沒有地方停車,管道老化,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小區業主李林說,“老舊小區改造后,各種配套基礎設施完善了,居住環境提升了,大家住得很舒心。”

  老舊小區改造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茌平區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舉措,以“小切口”推進“大民生”,全面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茌平區廣泛征求居民意愿。改什么,怎么改,由業主說了算,并根據業主意見建議,一個小區制定一套方案。方案將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納入改造內容,對破損道路、水電設施、樓頂防水、立面修繕、停車泊位、綠化亮化、弱電入地等實施全面改造提升。

  “三分建、七分管”,小區改造完成后,由屬地街道牽頭成立業主委員會,引入正規物業企業,為小區提供長效化、精細化的管理服務,既破解了老舊小區“有新貌、無人管”難題,又切實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2022年,茌平區計劃改造26個小區,原計劃投資3459萬元。但是為實現應改盡改,茌平區提高改造標準,在原有改造基礎上追加投資,總投資達到5659萬元。從基礎類的路面硬化、內外墻粉刷、樓頂防水,到提升類的充電設施、物業用房、停車位、綠化亮化、“空中蜘蛛網”改造,真正實現了應改盡改。

  “十四五”期間,茌平區將對120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今年底,茌平區計劃完成改造70個老舊小區,投資1.5億元,惠及業主4395戶。

  修到群眾心坎的路

  驅車沿著茌平區順河街向南行駛,道路寬敞平坦,兩旁綠植茂盛茁壯,一路暢通無阻。然而,幾年前這里還是一條“斷頭路”。

  “當時,順河街到了文化路這里往南就沒有路了,想往南走,就要繞遠。”居民靳新陽說,“順河街南延道路的建成,讓這一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順河街南延道路工程南起文化南路、北至文化路,路不算長,但修建的標準很高:50米寬,雙向六車道,兩側各3米寬綠化帶、6米寬非機動車道、5.5米寬人行道。

  修通一條路,暢通百姓心。

  茌平區加大對城區老舊破損道路的大規模提升改造,相繼完成了棗鄉街、中心街、北外環等10多條道路的改造提升工程,城區“九縱加九橫、一環繞茌平”的路網格局進一步完善。今年,茌平區先后完成了永興路雨污分流及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惠風橋加寬工程,人民廣場周邊人行道鋪裝更新工程,中心街北段、北外環道路罩面工程,茌中河兩岸人行道鋪裝及博陵路、博陵西路道路新建工程。

  路修好了,更要養好管好。

  “環境好了,遛彎的人多了,生意當然更好!”10月21日,看著門前往來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在書苑路上經營肉鋪的劉兆成高興地說。

  書苑路附近生鮮肉店眾多,之前很多店鋪經營者環保意識差,隨意向河里排放污水,一到夏天這里就臭氣熏天。群眾無奈地稱這段路為臭水街。經過治理,“臭水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潔有序的商鋪,經營者也更加自覺地維護環境。

  茌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開展“十亂”治理行動,從嚴治理“亂圈亂占、亂擺亂放、亂貼亂掛、亂搭亂建、亂挖亂倒”現象,書苑路和隅西路兩條基礎差、管理難的老舊街道,正是茌平城區道路環境治理的突破口。經過多輪違建拆除、路面修補、立面改造等整治行動,城區公共環境和公共秩序日益優化。

  融為一體的城鄉大格局

  樂平鋪鎮小劉村,這個曾經的空心村,如今成了工農互補推動發展成果共建共享的樣板。去年,村民相繼從小平房搬進了水電暖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的精裝修新樓房。

  “9棟144套住房全部由信發集團出資建設,此外,信發集團在村里流轉土地建設了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讓村民在家門口務工,每月也能掙三四千元。”小劉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兵介紹。

  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利用信發集團的余熱、二氧化碳、電等資源,高標準建設集科技研發、特色種植、旅游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輻射帶動周邊13個村共同增收致富。如今的小劉村,稱得上風景美如畫,村民更是人心思進,一派鄉村振興新風貌。

  共建共享,茌平繪出了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振興街道宋莊村在城區東部,這個一度以臟亂差為周邊鄉鄰熟知的村莊,如今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先進村。

  村里的坑塘整治提升,建成魚塘;原先破舊損壞的路燈被換成150盞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出行路;曾經塵土飛揚的街道胡同全部硬化,村民出行不再難;主街兩旁綠植茁壯,點綴著村民的新生活……400人的小村莊實現了大變樣,“氣質顏值”和群眾的幸福指數實現了雙提升,村民紛紛回鄉發展。他們搞起了研學游、采摘園、手工作坊、家庭菜園等,引得不少城里人來此參觀游玩。

  “村里的種種變化讓村民生活越來越舒心,也讓城里人的鄉情鄉愁有了寄托。”宋莊村黨支部書記宋祥利說。

  此外,茌平區大力推進路域環境、坑塘溝渠、殘垣斷壁、農村“三線”等專項治理行動,農村人居環境實現了大改善、大提升。今年以來,累計成功打造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6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52個,美麗宜居的鄉村發展新風貌已經全面呈現。

  交通網絡、供電、供水、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城鄉一體化;開通了3條城際公交線路、15條城鄉公交線路、7條城區公交線路;建設幸福食堂、如康家園各12處,醫療養老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和中小學11所,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

  下好城鄉統籌一盤棋,寫就共建共享大文章,茌平叩開幸福之門。

編輯:李太斗
校對:馬曉紅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