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鵬
“別嫌阿姨啰唆,真的是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外賣雖然方便,總不如自己做的營養健康,熬夜加班的時候別總拿泡面湊合。難過委屈了,千萬別一個人扛著。工作壓力再大,學習再忙,都要好好吃飯。”6月20日,在延邊大學2025屆畢業典禮上,該校食堂阿姨劉曉梅上臺演講,一句“要好好吃飯”讓無數畢業生破防。網友評論稱,“第一次見食堂阿姨上臺講話”“這個發言,沒有套話,全是感情”。類似的情景也在西南政法大學上演。校長在致辭中特意轉述了宿管阿姨、食堂師傅、校車司機的臨別贈言。這些平日里默默無聞的校園工作者,用最樸素的語言為即將遠行的學子送上溫暖的祝福。
“要好好吃飯”之所以直抵人心,是因為它足夠真實。相比程式化的畢業演講,食堂阿姨的“15000個餃子”“別拿泡面湊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她不是站在高處講大道理,而是像長輩一樣,關心學子們的日常。這種接地氣的表達,讓學生們感受到的是真心實意的關懷。當算法推薦充斥生活,當人機交互越來越頻繁,這些來自真實人際互動的溫暖顯得尤為珍貴。
“食堂阿姨上臺講話”這一舉動,讓畢業典禮的聚光燈聚焦在了這些平凡崗位的工作者身上,讓我們看到了大學教育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我們常說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大學教育不僅發生在教室和實驗室,也存在于食堂的飯菜里、宿管的關心中、校車的往返間。學校讓這些普通勞動者站上畢業典禮的講臺,實際上是在肯定他們同樣是教育的重要參與者。
“食堂阿姨上臺講話”也折射出了教育理念的轉變。在注重分數、排名的當下,我們開始重新關注這些無法量化的教育價值。食堂阿姨的“要好好吃飯”,宿管阿姨的“常回來看看”,傳遞的是比專業知識更基礎的生活智慧,是面對挫折時的心理韌性,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同理心。
延邊大學讓食堂阿姨站上畢業典禮的講臺,西南政法大學轉述后勤人員的寄語,這些做法體現的正是對教育本真的追求——培養優秀的人,而不僅僅是優秀的學生。教育的溫度,就藏在這些平凡的細節里。多年以后,這些畢業生或許會忘記校長演講的具體內容,但一定會記得這位叮囑他們“要好好吃飯”的食堂阿姨。因為這樣的關懷,是最珍貴的畢業禮物,也是最接地氣最樸素的教育。
2025-06-27 15:12:13
2025-06-27 15:11:36
2025-06-27 15:09:36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