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莘縣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縣,近年來立足豐富的糧、菜、菌、畜資源,積極探索以種植業為基礎、以畜牧業為牽引、以食用菌為互補的經營主體生產小循環、鎮域產業融合中循環、縣域種養大循環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污染,有力推動了農業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追求“量”的積累,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實現“質”的提升轉變,走出了一條安全、高效、綠色、生態的現代農業發展新道路。
培育主體,園區協同
3月20日,走進古城鎮綠色種養循環產業園,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該產業園打造了集蔬菜種植、蛋雞養殖、飼料生產、有機肥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閉環,既有效解決了瓜秧、秸稈利用問題,又節省了種植、養殖成本,形成了以園區引領的綠色農業循環模式。
這是莘縣構建綠色農業生產循環體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莘縣聚焦農戶、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園區等單個主體,在主體經營單元內建立獨立的生態循環鏈,推動物質、能量等順暢流動、高效轉換。
推進農場自身種養循環。莘縣推行種養大戶適度規模經營,鼓勵棚戶將自家產生的瓜秧廢棄物,進行棚內粉碎后加入菌劑,通過深耕翻入土壤,并結合高溫悶棚技術形成生物“綠肥”就地還田,增加設施土壤有機質含量,實現改良土壤結構、促進蔬菜根系生長、改善蔬菜品質與提升蔬菜產量的有機統一。
鼓勵主體帶動周邊就地就近循環。由合作社以村為單位,收集村內種植養殖主體所產生的秸稈瓜秧和畜禽糞污,進行集中發酵處理,并將發酵腐熟的糞肥配“還”種植主體,同時協助種植主體機械施用,推動充分還田和標準化管理。另一方面,收購種植主體的農產品,統一品牌、統一標識、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實現產業互促互進、養分就地循環,形成綠色種養生產小循環。
推進園區協同循環。依托古城鎮、觀城鎮、董杜莊鎮、燕店鎮等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農業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鼓勵利用生產生活廢棄物發展生物質能源、生物基材料以及有機肥料,完善循環產業鏈條,推動能源梯級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處置等。
項目帶動,示范引領
莘縣依托豐富的糧、菜、菌、畜資源,整合不同經營主體、生產環節與產業鏈條,促進種養加一體、產供銷融合,實現產業內部物質、能量和經濟的暢通循環。
推進種養加一體化,促進全域產業融合。堅持全縣一盤棋,立足一鎮一特色產業,對目前形成的集聚式的香瓜、食用菌、小肉雞等優勢特色產區,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標準化基地+農戶”的方式,引導形成企業帶動、基地引領、農戶參與、科技支撐、金融助力的規?;a業發展格局,形成綠色無公害蔬菜和優質糧食、優質小肉食雞、優質生豬、精品食用菌五大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建立整建制有機廢棄物循環體系,打造綠色農業循環模式。以建設農業農村部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為契機,引進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廢棄物循環利用團隊,對莘縣全域農業有機廢棄物進行肥料化、飼料化、基質化等資源化處理。2024年,實現2萬噸小麥秸稈用于食用菌基質栽培、2萬噸玉米花生秸稈飼料化處理、小麥玉米秸稈精細還田150萬畝、瓜秧有機肥還田33萬畝,畜禽糞污利用率達到93.09%,秸稈綜合利用率為95.5%。
建立有害廢棄物回收體系,推進縣域層面產業銜接。對于綠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建立三級回收體系??h級設一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中心;24個鎮街全部設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負責全鎮的農藥包裝廢棄物歸集工作;在全縣878個村莊、870多家農藥經營門店全部設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配備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記者 趙宏磊
2025-03-24 10:04:30
2025-03-24 09:14:53
2025-03-23 16:13:52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