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日本一本2017国产,免费观看一片a一级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教育 >

心向高原,育見光芒 ——我的援青教育行記

來源:聊城新聞網  2025-06-23 17:02:43
A+A-
分享

  當晨光漫過青海湖,將金箔灑在剛察草原的經幡上,我裹緊衣衫站在窗前,數著牦牛背上的霜花。海拔3300米的呼吸雖比平原慢半拍,但一年的支教生涯卻像白馬過隙,回顧一年的高原教育生活,每個瞬間都讓我回味無窮——那是在孩子們瞳仁里跳動的求知火焰,是生命贈予我最珍貴的禮物。這片被稱作“世界屋脊”的土地,以最原始的方式向我宣告:真正的教育,從來不在溫室里生長。

  一、風雪啟程:生命與教育的雙重淬煉

  初次踏上這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聽說這里風大雪大,還缺氧,讓我的內心既充滿期待,又隱隱帶著一絲不安。作為一名援青教師,我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與責任重大。

  一二年級的科學課主要圍繞身邊常見物體和動植物展開,想要讓這些高原上的孩子真正理解科學知識,就必須適應他們熟悉的生活。在備課過程中,我絞盡腦汁,將課本內容重新編排,用孩子們日常能接觸到的事物進行講解。比如,在講解植物的身體結構時,我以剛察草原上常見的草、以校園里的沙棘樹為例,講述如何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地觀察這些植物;講解物體的特性時,我讓孩子們觀察自己的書包、文具、石頭等物品。

  在科學實驗環節,我更是注重就地取材。除了使用實驗室的專用器材,我還鼓勵學生從家里帶來一些常見的物品,像礦泉水瓶、紙巾、鐵釘、玩具等。記得第一次走進教室,為了迅速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激發他們對科學課的興趣,我給他們展示了 “會轉向的小魚” 實驗。當我在紙上畫好小魚,將它緩緩地在盛水玻璃杯后面從左向右移動時,孩子們瞪大了眼睛,看著玻璃杯前的小魚竟然從右向左移動,教室里頓時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驚嘆聲,孩子們忍不住跳起來喊道:“太神奇了!老師,這是怎么做到的呀?”那一刻,看著他們臉上洋溢的興奮與好奇,就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打開了他們求知探索的心扉。隨著課程的推進,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越長,孩子們對科學課的喜愛越發濃厚,當他們用稚嫩的小嘴說出“陳老師,我最愿意上您的課!”時,我心中滿是感動與欣慰,覺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

  二、教研深耕:為高原科學教育筑基立柱

  支教學校本地的科學教師都是剛入職或剛轉崗的年輕老師,面對這樣的現狀,盡管我不是學科組長,卻主動挑起了組織學科教研的擔子。我深知,只有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為孩子們帶來更優質的課堂。于是,我制訂計劃組織實施每月兩次的集體備課和專題研討活動。每次研討前,我都會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精心準備研討內容,帶領老師們深入學習科學學科先進的教學理念,分析如何將這些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中。

  為推動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革新,我以示范課為載體,將先進教學模式具象化呈現。課堂上,我注重還原科學探究的完整鏈條,通過問題引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動手實踐,讓知識在探究中自然生長。例如在《測試反應速度》教學中,我依據科學思維邏輯,精心設計環環相扣的探究環節,從現象觀察到方案設計,從數據采集到結論推導,向觀摩教師系統展示科學實驗課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的設計思路。在《給物體分類》的課堂實踐中,我以目標導向為核心,通過精簡實驗步驟、聚焦單一目標,讓老師們直觀感受到清晰的實驗設計對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性。此外,我與張海珍老師建立師徒結對關系,在日常教學中開展深度教研。從學情分析到環節打磨,從課堂互動到作業設計,我結合具體案例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其優化教學策略。看著他在一次次磨課中逐漸成長,教學風格日臻成熟,這份蛻變帶來的喜悅,讓我深感援教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為了讓科學教學更有計劃性和系統性,我根據2022年版《科學課程標準》附件4中的必做實驗,結合2023年版《中小學實驗教學基本目錄》,逐字逐句研讀文件,對照不同年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最終按年級清晰地整理出了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目錄。這不僅讓現任的科學老師們明確了每個年級需要重點做的實驗,也為后續任教科學的老師們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跨界遠征:突破講臺的生命半徑

  在做好本職教學工作的同時,我還主動跨界承擔起教師誦讀大賽的組織工作。從選文把關到語音指導,我全程參與排練。為了挑選出最合適的誦讀篇目,我根據比賽要求,利用手機、電腦翻閱了大量資料,與團隊成員反復討論,最終選定了《以教師的名義》這篇文章,并根據本校的實際進行了改編。在排練過程中,我逐字逐句地指導老師們的發音、語氣和情感表達。那段時間,我和老師們經常排練到很晚,大家都毫無怨言,只為了能在比賽中展現出最好的狀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團隊在全縣“典耀中華”誦讀比賽中斬獲特等獎,當我代表學校登上領獎臺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化作了喜悅和自豪。

  四、團隊星火:援青路上的長明燈

  作為聊城援青教師組組長,我始終將“服務為先,團結為本”的理念貫穿工作全程。為筑牢團隊安全防線,我堅持每日通過微信平臺提醒老師們報平安,收集并精準上報每位成員的駐地信息與健康狀況;建立周工作臺賬,系統梳理、匯總老師們的教學實踐與工作成果;嚴格落實月度總結。我深知,只有將安全保障做細做實,把工作動態摸清摸透,才能為團隊成員提供堅實后盾,凝聚集體智慧與力量,讓聊城援青教師團隊在雪域高原綻放教育光芒。

  五、永續星火:教育追光者的終身誓約

  援青的日子里,有過艱辛,有過疲憊,但更多的是收獲與感動。看著孩子們在科學的海洋中快樂遨游,看著年輕教師們在教學上不斷成長,看著學校的科學教育環境越來越好,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援青工作不僅是一次教育幫扶,更是一次自我成長與升華。

  當山東的黃河水遇見青藏高原的融雪,當孔孟之道擁抱游牧智慧,我明白了:所有跨越山海的奔赴,都是生命對生命的照亮。而格桑花綻放的地方,科學星光永不熄滅——因為它源自心靈,指向永恒。(援青教師 陳磊)

編輯:李明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