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專題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繁森故里石榴紅”專欄 > 最新報道 >
■ 肖太國 張旭川 張忠天
孔繁森同志作為民族團結的典范,其扎根邊疆、服務藏族同胞的感人事跡,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內涵。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中蘊含的民族團結進步基因,將孔繁森精神深度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作出了新探索。
黨建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保障根基。學院黨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把弘揚孔繁森精神、促進民族團結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并高度重視孔繁森精神育人資源的挖掘與運用,為孔繁森精神傳承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學院成立了孔繁森精神與紅色文化研究院,每年劃撥專項經費,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相關歷史的記錄、整理,深入挖掘相關資源,讓孔繁森精神更鮮活。充分發揮相關文藝作品的作用,通過歌曲、朗誦、紅色劇目等藝術形式,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弘揚孔繁森精神,提高宣傳的生動性和實效性。
教學筑基,構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知識認同體系。學校把孔繁森精神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教育資源,融入課程教學主渠道,以閉環式教學設計為思路,提煉育人元素,開發課程體系。
2022年,開設《中華民族精神》特色選修課;2024至2025學年,面向文旅學院、智慧農業學院大一新生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近年來,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課程建設,聚力打造思政“金課”,構建思政課程群,實現思政必修課、選修課、課程思政相互融通、同向同行、協同發力,逐漸形成了由《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中華民族故事》《中華民族精神》《馬克思主義民族政策和理論》等課程組成的特色選修課程體系。
科研賦能,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學支撐。學院高度重視以科研驅動孔繁森精神教育的深化與創新,依托孔繁森精神與紅色文化研究院,聚焦孔繁森精神在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價值與路徑開展深入研究。
組織廣大教師積極申報山東省教育廳、聊城市社科聯的教改課題和科研課題,加強對孔繁森精神的內涵挖掘。開發校本教材《照片背后的孔繁森故事》《孔繁森的初心可以這樣講》《追憶與傳承——聊城革命人物故事》十余本,立項教科研課題35項,撰寫論文75篇,成果及論文被廣泛關注。
文化浸潤,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校園生態。學院著力打造以孔繁森精神為底色的社團活動與校園文化品牌,成立“繁星社”“青馬”“青語”等主題社團,通過讀書會、故事分享會、主題演講比賽、原創話劇排演等形式,讓學生成為孔繁森精神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校園文化是職業院校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三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院把孔繁森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紅石榴工作室,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展弘揚孔繁森精神、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相關活動。
(本文系聊城市社科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研究專項”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ZXKT2025108)
2025-07-11 17:43:07
2025-07-11 17:41:58
2025-07-11 17:41:12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