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日本一本2017国产,免费观看一片a一级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習近平兩會時刻丨“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4-03-08 14:44:03
A+A-
分享

  一身干凈利索的灰白工裝,來自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的孫景南代表是一名巾幗電焊工。30多年來,她埋頭精研焊接技術,從一名學徒逐漸成長為中國中車公司著名技能專家。

  △2024年3月5日,孫景南就弘揚工匠精神發言。

  3月5日,在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孫景南談到自己對大國工匠的理解:“‘匠’字就是在專業領域中對自己‘斤斤計較’一點,歷經磨礪方能實現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點頭贊許:“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一窮二白,從無到有,引進消化吸收再發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搞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制造業基礎。”

  “這一想啊,真是無比自豪。就拿交通來說,現在我國汽車產銷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是最好的,高速公路里程也是最長的,高鐵走出去了,城市軌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輪船也走出去了,大飛機我們也造出來了,造船業的‘三大明珠’都造出來了……都是一步步往前走,不斷地國產化,然后走在國際前頭,并在不斷突破。”

  撫今追昔,總書記感慨道:“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圖紙設計得好還不行,最后要落實到焊工手里,沒有世界頂級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裝備。所以,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出來。這是頂梁柱,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

  △2024年2月18日,中國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新加坡航展開幕前進行預演飛行。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關鍵時期,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精心培養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大國工匠。

  這些年來,從“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從“北斗”組網到“奮斗者”深潛……一系列大國重器、超級工程,離不開大國工匠的實干。

  △2021年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七一勛章”獲得者艾愛國頒授勛章。

  “大國工匠,國家就需要你這樣的人。”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七一勛章”頒授現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讓“好焊工”艾愛國銘記于心。

  工作50多年,艾愛國憑借高超技能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技術難關400多個。

  匠心筑夢,技能報國。一把焊槍,詮釋了孫景南、艾愛國等大國工匠對焊接技術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也見證了我國技能人才的成長與進步。

  截至2023年9月,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人,占就業人員總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各類技能人才活躍在生產一線和創新前沿,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在5日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和6日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同一個關鍵詞——“發展新質生產力”。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需要包括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在內的應用型人才,也需要有頂尖科技人才等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

  在政協聯組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趙宇亮委員,就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作了發言。

  △2024年3月6日,趙宇亮就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發言。

  “把納米顆粒作為治療藥物的載體,可以讓它在人體內輸送藥物,像快遞員一樣‘定點遞送’。通過控制它的釋放,人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治療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復雜的疾病。說得形象一點,納米技術能給許多傳統大分子藥物‘加特效’。”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探索科技前沿,趙宇亮思考的還有如何大力推進納米科技的產業化,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產業。

  去年全國兩會后的首次地方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在廣汽研究院,總書記同來自各個方面的代表親切交流。他們中有參與北斗芯片研制的高級工程師,有致力于把西藏的太陽能發電輸送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人員,有參與過新型航母等焊接工程的大國工匠……

  大家踴躍發言,習近平總書記凝神傾聽,叮囑道:“經濟要持續發展,不要大起大落。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科技、教育、人才。”

  △廣汽研究院

  如何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和政協聯組會討論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劃重點——

  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大時代,大舞臺。

  近年來,各地打破學歷、論文等條框限制,眾多“田秀才”“土專家”獲得專業技術職稱,產業技術工人的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越走越寬廣,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

  春潮澎湃,萬物生長。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下,中華大地正在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監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張亞楠

  視覺丨江雨航

編輯:趙倩文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