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日本一本2017国产,免费观看一片a一级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跟著總書記讀“典”學法丨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2023-12-06 08:49:54
A+A-
分享

  【法小寶講故事】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

  路見不平拔不拔“刀”?老人摔倒幫不幫扶?落水小孩救不救起?曾有一段時期,“扶不扶”“救不救”成了社會痛點,實際生活中部分不良示范也讓“好人”們不得不思考:見義勇為的“代價”,我們真的付得起嗎?

  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點上“砍一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此作出了回應:確立“好人條款”,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場“及時雨”無疑滋潤了所有“好人”的心田,從立法的層面為善行善舉上了“雙保險”,受到社會大眾廣泛好評。

  “好人條款”的出臺,只是我國深入踐行“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一個縮影。科學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事實上,民法典的每一款條文都體現了以上兩點。例如,保障“頭頂上的安全”,為“套路貸”敲響“喪鐘”,對“性騷擾”大膽說“不”,破解婚姻家庭“煩心事”……民法典從方方面面守護每個人的“一生一世”,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民法典全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原則,在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充分考量和吸納民心、民意、民智,切實回應了人民的法治需求。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法典。民法典的頒布實施,積極回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變初心。

  【大家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曉耕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講師,法學博士 劉盈辛

  “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這一經典格言出自戰國時期法家創始人之一慎到的《慎子·逸文》。這一觀點符合社會發展實際,其凸顯的人本主義法治精神,對當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的關鍵在于善法或良法的存在,衡量善法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它是否體現廣大人民意志,是否保護人民利益,是否積極回應人民的關切與需求。民之所呼,法之所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恪守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指導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

  出品丨法治網

  總監制丨周秉鍵

  監制丨余飛

  策劃丨劉青 王剛 劉宇軒

  統籌丨張運恒 劉琳

  資料丨方芳

  繪制丨郭皓琨

  配音丨吳楚越

編輯:陳桂芹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