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從地方到中央的從政經歷和治國理政實踐,很多極具意義的細節與瞬間令人印象深刻?!短焯鞂W習》策劃推出微故事系列——“近觀”,回望難忘瞬間背后的故事,闡釋其中蘊含的深意。
從空中俯瞰黃三角農高區鹽堿地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萬畝農田在碧空的映襯下宛如一塊黃綠紅相間的巨型“畫布”。長勢喜人的耐鹽苜蓿、藜麥、田菁、高粱隨風搖曳。
2021年10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東營,踏上這片廣袤的鹽堿地。
在鹽堿地大豆育種與生產示范田,目之所及,一片金黃。一排排掛滿豆莢的大豆“挺直了”腰桿,飽滿的豆莢里溢出豐收的喜悅。
總書記沿著一條小路走進大豆田。在田地中央,他忽然駐足,緩緩俯下身去,摘下幾個豆莢,輕輕用手捻開,一顆顆豆子“跳脫”出來??倳涀屑毝嗽?,隨后將一顆豆子放進嘴里,細細咀嚼:“豆子長得很好。”
這熟稔的動作令現場的陪同人員感到非常親切。
“總書記問得細、問得深、點得透,一看就是行家里手。”這一幕,讓當時陪同的技術人員羅守玉印象深刻。
“上個世紀60年代末,我還不到16歲,就從北京來到了陜北一個小村莊當農民,一干就是七年。”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道出自己與農民結下濃厚情誼的淵源。
那七年,他在梁家河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什么活兒都干過,什么苦都吃過。
后來在正定任職期間,一次習近平騎著自行車下鄉考察,正趕上村民們在鋤地、間苗,他從田頭隨手拿起鋤頭和鋤地拐,擼起袖子就干起來,手法和老農一樣熟練。這讓同行人員十分吃驚。
“我隨他下村時,他很自然地和農民一起坐在地上、石頭上,和他們聊莊稼活,拉家常。”一位曾經在正定采訪過習近平的記者這樣講述。
從基層一路走來,習近平對農民始終懷有深厚感情:“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
大棚里、田埂上、果林間、農舍前,習近平看賬本、話家常、聊困難、問需求。“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僅城鎮要好,鄉村也要好”……愛農重農、興農強農,習近平一直牽掛在心。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處深山的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走進困難群眾唐宗秀 (右) 家慰問看望。
2012年隆冬時節,皚皚白雪覆蓋巍巍太行,總書記踏雪來到河北阜平。駱駝灣村里,石頭鋪成的小路坑坑洼洼。村民唐宗秀把總書記挽進了家,“總書記進了屋,就坐在俺家炕沿上,問收入有多少、糧食夠不夠……”。
出駱駝灣村向南1.5公里,是顧家臺村。村民顧成虎記得清楚:“總書記在我家時,看到我袖口破了,特意叮囑隨行人員在給我的慰問品中增加了一件棉大衣。總書記是個細心人,把咱老百姓裝進了心里。”
“我曾在中國西部地區當過7年農民,還當過一村之長,我在中國河北、福建、浙江和上海等省市任職時也都領導或分管過農業工作,對農業、農村、農民很有感情。”
懷著這種對農民最樸素的感情,習近平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以來,他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組織召開7次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親自指揮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實現全面小康后,他又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持續促進農民增收、美化鄉村環境、樹立文明鄉風……
總書記常說:“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讓鄉親們過上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
秋染大地,滿目金黃,一壟一畝,皆是民生。
就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黃三角農高區鹽堿地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5天后,也就是2021年10月26日,總書記察看過的那片鹽堿地大豆獲得了大豐收——畝產470斤,又創了新高。
正如鄉親們所說,“日子好了,現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曾經,總書記當年那個讓鄉親們“經常吃上肉”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李璇
視 覺丨張紫曦
校 對丨孟利錚 孫潔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2024-04-26 09:59:47
2024-04-26 09:40:02
2024-04-26 09:23:01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