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日本一本2017国产,免费观看一片a一级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時事 >

《改變中國的力量》之天下一家篇: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來源:人民網  2022-01-20 19:44:20
A+A-
分享

   和諧、和美、和平,是人類亙古未變的理想愿景,但真實的歷史同時也殘酷地告訴我們,人類的故事,還有另一種講述……

  冬天的諾曼底海灘,寒冷而寂靜,但仍有人來到這里,聆聽時間深處的回聲。冰冷的岸防炮就像一尊雕塑,遙望著大海。

  在法國卡昂和平紀念館大門旁邊,一塊塊紀念石碑上,銘刻著世界各國人民對戰爭的記憶,對和平的守望。

  這棟建筑是歐洲最大的戰爭紀念館,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開設“二戰中國東方主戰場”專題展覽內容的紀念館。

  紀念館內,講述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短片反復播映,從中國、日本以及亞洲其他國家搜集的大量圖片和戰爭實物,向參觀者真實呈現中國人民在戰爭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

  【采訪:二戰史研究者 保羅·佛朗茲】

  當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對英軍和美軍作戰時,我們沒有面對完整的日軍。因為大量的日軍,都被困在中國領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付出了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慘重代價。

  “止戈”為武,這是“武”字的原義,更是中國人民“捍衛和平、守護正義”的初心。這種從歷史中收獲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一份守望和平正義、共創美好未來的“中國方略”。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行動。

  【同期聲:中國維和部隊宣誓】

  我宣誓: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自1990年開始,中國軍隊已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多人次,總共參加了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2000多名中國的“藍盔”戰士,在世界各地駐守。從2008年12月在亞丁灣開展護航作業以來,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完成1207批6600多艘中外船舶護航任務。(截至2019年1月27日)

  他們不僅是和平的守護人,更是友誼和文明的傳播者。“國際行動”中一個個年輕挺拔的身影,彰顯出一個“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氣度和風范。

  【采訪:斯洛文尼亞前總統 達尼洛·圖爾克】

  中國選擇了和平崛起。我認為和平崛起是中國主要原則,一如既往,無論如何,中國都不會摒棄這個原則——和平崛起的原則。

  然而,災變總不能根絕。近些年,氣候變化,已凸顯為危及人類生存的嚴峻課題。

  冰川,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資源,也是氣候與生態環境變化的晴雨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發表聲明說,世界范圍內冰川融化速度創下歷史最快紀錄,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

  秦大河,“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長期對地球冰川進行研究。作為冰川科學家,他最擔心的,是海冰的消融。

  【采訪:中國科學院院士 秦大河】

  由于最近這十幾年以來,全球變暖加劇,所以全球海冰退縮得非常厲害。我們有個預估,到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上升大概20多厘米,最多可以達到一米。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數字。

  【采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第12任政府能源部部長 朱棣文】

  10%全球人口的生存,在海拔10米以下的地方,10%的全球人口就是7億人。海平面的變化會讓這么幾億人,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園。我不知道,在出現了1億或3億氣候難民之后,世界會發生什么變化。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2017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6%,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多億噸。中國已向世界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美國航天局2019年2月公布的衛星圖片和數據顯示,在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近20年來,中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在解決自身環境問題的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以大國外交和多邊合作方式推動《巴黎氣候協定》達成,并積極推進《巴黎氣候協定》后續談判進程。此外,中國還批準加入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歷史學家認為,人類具有共同性,我們需要發展一種世界范圍的歷史。俗話說,“獨行快,眾行遠”,“一棵樹擋不住寒風”。很多問題不再局限于一國內部,很多挑戰也不再是一國之力所能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應對。

  【同期聲】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這就是我們腳下的土地,70億人共同生存的家園。

編輯:李太斗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